体股癣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光滑皮肤上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它主要包括体癣和股癣两种类型,其中体癣是指除了手部、脚部、会阴部、臀部、头部以外的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真菌感染,而股癣则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肛门周围、臀部浅表皮肤的真菌感染。
一、体股癣简介
病因:体股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这些真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传播,如与患者直接接触、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或用具、自身的手癣或足癣蔓延等。
症状:体股癣的皮肤损害一开始表现为红色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边界清楚。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损害会逐渐扩大,形成红色斑片,边缘逐渐向外扩展,趋于消退,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红斑。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真菌学检查(如真菌直接镜检或培养)可以确诊体股癣。
二、体股癣防治
预防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腹股沟等易潮湿的部位,洗澡后要擦干。
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体股癣患者共用毛巾、衣物、床单等个人物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公共设施,如座椅、拖鞋等。
增强自身抵抗力: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注意穿着: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质衣物,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衣物,以减少摩擦和潮湿。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应遵医嘱积极控制病情。
治疗
外用药物:体股癣的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咪康唑乳膏等。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抵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外用2周左右即可见效,但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以防复发。
口服药物:对于皮损面积大、症状严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物理治疗:对于顽固的体股癣患者,还可考虑采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疗法、光化学疗法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需在医疗机构进行,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综上所述,体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但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自身抵抗力、注意穿着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并防止复发。